站在領獎臺上,一般都是獲得了好成績,而在渭南市召開的2014年綜合觀摩暨第三季度工作講評會上,有6個縣市區因為“較差”也上臺領獎,他們領到的是一個黃牌---“最後一名獎”。(10月24日《華商報》)
  渭南市設立“最後一名獎”,無非是期冀通過“打臉”,督促、激勵後進縣區發現問題、改善不足。從效果上看,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。“該措施實施後,連續兩季度領取黃牌的區縣基本上沒有。”可見“黃牌”對後進縣區來說,是一張激勵牌、整改牌。但應該註意的是,“最後一名獎”雖好,但不能與GDP捆綁,更不能讓考核標準跑偏。否則,地方政府可能又會走上“為了今天的排名,透支明天的幸福”的歪路。
  目前,在渭南市的六個考核項目中,其中至少三項都與GDP沾親。可問題是,固定資產投資與重點建設、財稅工作、小城鎮建設,是一朝一夕改變的事麽?比如財稅就是一項長期抓、抓長期的工作。要想短期見效,取得突破性進步,只能在賣地、罰款、收“過頭稅”等歪招上做文章。但這豈不是對經濟殺雞取卵麽?豈不是逼地方政府走上“唯獎是圖”的老路麽?
  同時,“最後一名獎”的頒發標準,也難以服眾。我們知道,在體育比賽中,“最後一名”並不一定是最不努力的一個。同樣,縣域發展水平,也雜糅了歷史、交通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。譬如,某縣歷史上就以農業為主,讓他們與富裕縣在固定資產投資、小城鎮建設上pk公平麽?不合理的競爭,只能讓有人躺著都不會拿“最後一名獎”,可如此一來競賽的意義又何在呢?
  總之,“最後一名獎”應是一個公平、導向明確的角鬥場,而不是GDP崇拜附體、不合理考核附體的賽場。因此,地方政府在“最後一名”的考核過程中,一定要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導向明確。具體而言,首先要告別GDP崇拜。把考核的重點放在民生、服務、安全生產、環境保護等項目上,讓群眾真正得實惠。其次,考核的程序要公平合理。既看總量又看增幅,把“最後一名獎”頒給最不努力的縣區,揪出真正的“懶漢”。唯有如此,“最後一名獎”才能把正激勵效果發揮到極致。
  文/薛家明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最後一名獎”沒錯,但別與GDP攀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15dohcr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